我的博客

人生即便是一场梦幻,也不能没有安慰

局外人

2025-05-30


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相当难读懂的书。

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读这本书了,但是读起来仍然觉得艰深晦涩。默尔索为什么对他母亲的死无动于衷,他又为何毫无理由的扣动扳机杀人,以及到了最后为什么坦然面对死亡。

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默尔索总是对一些选择极其无所谓,无所谓玛丽的爱情,无所谓雷蒙的友情,甚至对母亲的死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冷漠。

今天,妈妈死了。也许是在昨天,我搞不清。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:“令堂去世。明日葬礼。特致慰唁。”它说得不清楚。也许是昨天死的。

这是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,让人印象深刻。

他对亲情友情和爱情表现出的这种冷漠也许就是书名所说的“局外人”的意思吧。

但他杀人就显得非常的荒诞。

完全是毫无理由,他扣动了扳机,然后还补上了四枪。这显然是作者有意写的。

但他为什么这么做,也许就是作者要说的吧。不是仇恨,不是愤怒,而是环境、生理、偶然叠加导致的一个无意义的行为。

此时此刻,天旋地转。大海吐出了一大口气,沉重而炽热。我觉得天门大开,天火倾泻而下。我全身紧绷,手里紧握着那把枪。扳机扣动了,我手触光滑的枪托,那一瞬间,猛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,一切从这时开始了。

这是整个小说最荒诞的部分。

第二部分是对他的审判。如果是第一部分他的这种局外人身份是一种“主动”的局外人,那么第二部分的审判,就是一种“被动”的局外人。

他自此无法掌控他的命运,他被判处斩首示众。

对他的判决也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了荒诞,同时也存在某种深刻。

整个审判更多的是围绕他是谁来进行的,母亲葬礼上的种种行为让他在审判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,尽管这和他杀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,默尔索和他的朋友坚持这是一种偶然。

这是必然和偶然的一次相遇。

在等待行刑期间,他害怕死亡,害怕每一个可能被押送刑场的黎明。

但他拒绝相信上帝,拒绝上帝的救赎。

在和神甫的言语冲突中,默尔索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,坦然接受了命运,因为人生本没有意义,而死亡是每个人的结局。